日本学刊

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 

来源:日本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占领军总部的推动下,日本政府于1946年成立了第一所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学校,这也是现在日本社会工作大学(Japanese Conege of Social Work,JCSW)的前身。1950年,日本社会工作初级学院正式成立,至1958年发展成为一所正规的四年制大学[1]。日本于1987年出台《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确立了“社会福祉士”这一社会工作者国家资格的合法性,与社会福祉士培养相关的课程逐渐成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课程。随着日本社会对社会工作者需求度和认同度的逐步提高,为了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经多方反复验证与探讨,日本厚生劳动省继2007年修改社会福祉士培养课程之后,于2019年再次修改社会福祉士培养课程。社会福祉士培养课程的改革推动了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的发展,并给予我国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以启示。

一、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的定位

在日本,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教育和社会工作(Social work)教育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日本的大学普遍开设社会福利专业,社会福利教育的范围较为广泛,其目的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还更多体现在通识教育方面,旨在向学生传授社会福利服务的相关政策与理念。而社会工作教育指向性较强,日本学界普遍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就是为正在从事或将要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所提供的职业教育[2]。

日本社会福祉士的专业活动领域及所发挥的社会职能基本可以等同于我国的社会工作[3]。社会福祉士考试是日本社会工作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其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提供了参考。社会工作教育学校(包括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指定的培训机构)为了使毕业生满足参加社会福祉士考试的条件,需要按照日本社会工作教育学校联盟的要求申请成为会员,向学生讲授指定的课程并进行实习、演习等教学实践指导。

因此,狭义的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指的就是社会工作教育学校(社会工作教育学校联盟会员)以社会福祉士培养课程为核心进行的职业教育。各社会工作教育学校也会根据自身师资特点开设与社会福祉士培养不直接相关的课程,以丰富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课程体系[4]。因为教育、法律、劳动、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各行业都需要不同学历层次的社会工作人才,所以广义的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性更强、职业水平更高的社会工作者为目标,不仅包括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还包括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5]。本文中的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取狭义的概念,对社会工作教育学校提供的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多作解读。

二、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改革的缘由

为了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福利制度安排逐渐细化,致使社会工作者职能更加明晰,社会福祉士的培养面临挑战,日本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日本的“地域福利”得到了十分显著的发展。虽然在众多语系中能和日语中的地域福利一一对应的词汇并不存在,但我国大部分研究者将其解读为社区福利和地方主导型的契约化社会福利[6]。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革新

2000年,日本设立了护理保险制度,经历多次修改和论证,于2015年在对护理保险制度的修订中,正式提出构建地域综合照护服务体系。地域综合照护服务体系通常以中学学区为单位构建日常生活圈,以每1万至2万个居民的生活圈为单位设立地域综合援助中心。该体系在成熟的地域福利基础上将生活援助、保健预防、护理康复、医疗看护、居住五大要素有效衔接起来,整合和利用当地服务资源,不仅满足老年居民的照护需求,还将主要服务对象从老年人逐步扩大到残疾人、妇女、儿童乃至全体居民[7]。

2016年,日本内阁会议制定“日本一亿总活跃计划”等相关政策,并提出实现“地域共生社会”的构想。政策强调各地居民既是接受服务的被援助对象,又是提供服务的援助者。需要利用公共服务带动个体服务,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使更多的民生问题通过社会基层组织解决。至此,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育儿、社会救助、残疾救济等各项服务,甚至包括居民就业、独居老年精神慰藉等个性化服务都被涵盖在地域综合照护服务体系中[8]。政策的细化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社会工作者的职能更加明确。

上一篇:日本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及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