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刊

藏书专题随记 

来源:日本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3
藏书专题随记近几年来,经常有机会出访日本,异国独居的生活虽感孤寂,但彼地的书店却令人留连忘返。闲暇时游步其间,可慰远客之心,实乃人生乐事。东京的书店主要集中在神保町一带,但著名学府的周围亦是书铺云集之处。勤跑书店看看,不仅期待着意外的收获,也可惜机把握学界的动态,可谓一举两得。有时在书架一角瞥见苦求不得的珍籍,犹似邂逅一位神交已久的知己,连连慨叹相见恨晚;有时一册新书跃入眼帘,就像萦绕梦际的情侣突然显身,破悭掷金的豪气油然而发;有时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友人的新著。发出一声会心的微笑,带着久别重逢的愉悦离去。我的藏书分置于几处,确切的数量没有做过统计,粗粗算来约有数千之谱,其中虽然不乏即兴买来、乘兴翻阅的“杂书”,但大部分是系统搜集的专业书。参观过几位同行的书斋,丛书、辞典、名著、史料类书大同小异,然而总有几组专业类的精藏让人大开眼界。就像集邮者的专题邮集一样,这部分藏书最能反映主人的专业志向和个性所在,我的书斋当然也不会例外。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忙于里外清扫,我的任务照例是整理书籍。所谓整理,也就是把藏书分门别类,常用的插入书架,失宠的打入纸箱。这活儿尽管费时耗力,我倒是乐此不疲,因为经过一番分化组合,每次都会爬梳出一些新的专题,使以后的搜集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也可及时做些调整。例如,几年前把《水浒后传》、《野叟曝言》、《绿野仙踪》、《蜃楼外史》、《金云翘传》等归类为“明清戏曲小说中的倭寇题材”,平时注意收集点滴信息,逐渐列出一份比较全面的购求书单,每次闲逛书店、进出图书馆,都怀揣一份期待,等到史料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拟着手进行专题研究。有年初春从日本讲学归来,带回十几箱书籍,又对书斋进行一次吐故纳新,于是一批中国学者撰写的日文著作赫然占得一席之地,成为又一个新的搜集专题。这批藏书是我近年多次赴日讲学的意外收获,也为这间书斋增添了一份个性特色。寻绎每本书的来历,往往会引出一串追忆和遐思。我现在就端坐在书斋的案前,眼睛注视着书橱这排中国学者的日文著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就像插上翅膀一样飞向大海彼岸。记得是在1992年6月,当时我正在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梅原猛博士)从事“圣德太子与中国文化”的专题研究,在一次集会上邂逅研究生时代的恩师,遂应邀赴东京大学文学部作题为《宋元明时代日本绘画流入中国》的学术报告。这一天我乘新干线从京10都赶到东京,抵达东大时一看时间尚早,顺便到附近的书店去逛逛,我的视线忽然被一本书吸引住:《东洋人的悲哀——周作人与日本》,作者刘安伟,河出书房1991年版。当天晚上回到寓所,将这本书一气读毕,最令我吃惊的是,这位在日本出版专著的中国学者,在国内学术界却默默无闻。刘安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后入东京大学比较文明学科继续深造,这部著作便是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从历史上看,千余年来日本人用汉语撰述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中国人用日文著书立说恐怕最早也是在近代。这类著作大多属于学习汉语用的课本、辞典之类,国内也出版过一些日本专业用的日文教材,但中国学者用日文撰写日本研究的专著并在日本公开出版,无疑是到了90年代才出现的新动向。如果对这类著作的作者构成作一分析,会发现在日本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占据相当比例,如严安生著有《日本留学精神史——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轨迹》(岩波书店1991牟版),陈生保著有《森鸥外的汉诗》(明治书院1993年版),刊、久富著有《万叶集与中国古典的比较研究》(新典杜1991年版),此外刘建辉、彭飞诸氏均有力作问世;赴日讲学人员的日文著作亦数量可观,如王金林的《古代日本——以邪马台国为中心》(六兴1986年版)、《邪马台国和古代中国》(学生社1992年版),李国栋的《鲁迅与夏目漱石——悲剧性与文化传统》(明冶书院1993年版),王勇的《圣德大子时空超越——推动历史的慧思转世说》(大修馆1994年版)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天津社科院、南开大学的学者为核心的研究群体为六兴出版杜撰写了《东亚中的日本历史》丛书,煌煌13卷,充分显示出中国对日研究的整体实力,令国际学术界刮目相看。平素比较注意阅读同行的书评和学界的展望,但是迄今未见对中国学者的日文著作有过系统的评述,识者不能不为之称惜。严安生的《日本留学精神史》于1992年获得第19后大佛次郎奖和第4后亚洲太平洋大奖两项殊荣,证明这类著作不仅代表国内日本学的最高水平,甚至有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对此我们自身首先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在书店中的一次邂逅,我开始关注井搜集这类图书,现在已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题。我将这批书籍摆放在书架的醒目位置,久久地注视着,仿佛看到中国的日本学在崎岖的道路上跋涉,终于登上了一座山峰,马上可以迎接鲜红的曙光。思绪慢慢回归到现实,我领悟到中国日本学的突飞猛进,一批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妁纵横活跃,多得益于改革的深化和国门的洞开。门诏--fig、1间学A随笔

上一篇:面对一个愤怒的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