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刊

晚清留学生为什么大批流向了日本 

来源:日本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文/狟先森
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了13名学生到日本留学,在这之后的几年中,这个数字成倍增长。到了1905-1906年,形成了中国留日学习的第一个小高潮。1906年,中国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多达8000多人,而1900-1911年,清政府派到欧洲国家留学的人数加起来也才1000多人。留日学生是留欧学生的8倍不止!短短十年间,中国为什么出现了如此规模庞大的赴日本留学的浪潮?
这一切还得从1895年的甲午战争说起。01 “天朝上国”的迷梦彻底打碎
清朝大半时间都延续着前朝对日本的认知,把日本当成自己的朝贡国,而日本也的确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把自己当成是中国的学生。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强国的道路上一路凯歌,早已不是中国熟悉的学生了!可是清朝却并不了解。朝中官员有把明治维新当成是废其前主、奸臣篡权的改朝换代,或是等同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不懂日本是在“脱亚入欧”。

时间一晃到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这才引起了清政府的一阵警觉。清政府派出一批又一批官员,在观光浏览的名义下,考察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把日本科技惊人的发展速度写成考察报告递给朝廷。即使这些官员内心受到冲击,但却不屑日本的改革,认为日本“彼昏不悟,使……通国不便,人人思乱。”天朝官员依旧沉浸在老师辈的自豪感中。
转眼20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老师辈的中国惨败。此间的中国人更是迷惑泱泱天朝,为何被弹丸之地的日本完虐?这一仗最终让大清从梦中惊醒,重新认识日本的明治维新。张之洞对日本“暴富”的原因讲的特别明白“伊腾、山县率其徒百余人,分诣德、法诸国,学成而归,政事一变,雄视东方。”一句话解释:中国要富强就得派学生留洋。

1896年,清政府正式派13名学生赴日留学。可是清政府为什么会把日本定为留学最优地点呢?02 日本留学的各种便利处
清朝从老师辈变成学生辈,努力向日本看齐确实是要有点勇气。日本人把清朝派大量学生赴日留学解释成“直接从本家所得者,当远较经重译得来之学问靠得住。”可清政府却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
赴日留学可以节省经费开支。1905年外务部规定,官派留西洋学生每人每年给经费1200(美)金为率。可是学部规定官派留日学生每人只需要补助400、450、500日元不等。如此,一个留欧美学生的补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去留日。赴日留学不仅省下经费来,更可以多派出学生出国。

看到清政府有留学的需求,日本政府中的官员也积极谋求合作。1896年6月,日本外务省官员小村寿次郎认为日本当前急务是“建立长远且巩固的日中结合关系”因此极力怂恿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1898年,张之洞和日本达成派遣100名学生赴日留学的大计划,因戊戌政变而中断。日本政府亲自出面活动,成功让清朝中央政府答应继续执行张之洞的派遣计划。
此后清朝政府为了提高留日学生的质量,派驻日公使杨枢和日本政府商量,看能不能在高等专门以上的学校增收中国学生,提出在高等师范、工业、商业学校增收25、50、25人。日本国会一讨论,不仅同意扩大招生,而且还把名额再翻倍变成50、100、50人。

当然,日本的积极反应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1898年5月14日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直接告诉日本外务大臣,接收中国留学生有改善中日关系、有助于索要福建的筑路权、有助于向大陆扩张势力三大好处。
清朝政府重新正视自己,留学日本的种种便利以及日本出于政治经济目的的积极接受政策,共同促成了1900年代规模庞大的赴日本留学的浪潮。
参考资料:
1、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李凤斌、王炜:《清末中国学生留日原因初探》,《阴山学刊》,1996年第2期。
3、徐志民:《甲午战后中国六日热潮的日本因素》,《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上一篇: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
下一篇:没有了